电话:0312-4830000
手机:13513124100 13930225388
地址:保定安新县老河头镇沈北村
邮箱:dazety@163.com
邮编:071000
网站地址:http://www.dazety.com
铸造铜合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,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其发展历程:
古代时期
自然铜与青铜的起源:人类使用的铜是自然铜,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左右,近东地区就出现了用自然铜锻打制作的装饰品。但自然铜稀少,古人约在公元前第6000年发明了炼铜术,将铜矿置于窑炉中、在1100℃下的还原性气氛中长时间加热来冶炼铜。在包括中国南方在内的很多地区,因铜矿和锡矿共生普遍,且锡石难识别,青铜可能是将铜矿石和锡矿石一起冶炼得到的,这也是青铜冶铸的初级阶段。后来古人逐渐发现意外加入的矿石能提高铜的性质,便开始主动在冶铸时加入锡矿,到高级阶段则发展成分别冶炼出铜锡铅或锡铅合金,再混合熔炼,青铜成分也更易控制。
世界各地的早期发展
埃及和西亚:根据出土文物了解,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锻造的自然铜制件出现;公元前5000年开始使用青铜器皿。
中国:在公元前1200年前商朝时期,就能合理使用金、铜、锡、铅四种金属,青铜(铜锡合金)冶铸技术已达成熟阶段。商周时期,中国的青铜冶铸业进入鼎盛期,大量出土的青铜器从工具到农具,从兵器到礼器,从生活用具到装饰品,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灿烂光辉。当时人们已认识到在青铜中,铜与锡铅的适当配比非常重要,总结出了著名的「六齐」规则,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关于合金配比的科学文献。
欧洲:公元前1世纪,当时居住在黑海海岸附近的民族曾用锌矿石加入铜中制造黄铜。16世纪时,英国人爱本耐尔(E.Ebener)提出改用锌直接加入铜的方法生产黄铜。
中世纪时期
中世纪铸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,出现了如砂型铸造、金属型铸造等新的铸造工艺。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堂、城堡等建筑物的装饰和结构部件的制造,以及各种工具、武器和用具的制造,为现代铸造技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
近代时期
锌黄铜的发展:在中国的冶金史和化学史上,锌黄铜的冶炼是一项重要成就。元代以前锌黄铜常被称做“铜”或“石”,是一种貌似黄金的铜锌合金,常被用来假冒黄金。宋元先民以菱锌矿(ZnCO₃ ,俗名叫炉甘石)与赤铜、木炭混合密封烧炼而得铜。明代中期冶炼黄铜的技术有了重要发展,大约在嘉靖年间,人们已能冶炼出金属锌,并直接采用金属锌和红铜合炼。锌黄铜的出现使得明代嘉靖以前用锡铅青铜铸造的钱币,骤然变成清一色的锌黄铜钱币。
铝青铜的问世:19世纪末,随着铝的大量生产,铝青铜也开始问世。
现代时期
铍青铜的开发:20世纪20年代,美国人科森(M.G.Corson)和德国人达尔(O.Dahl)等研制成强度高、导电性能较好的铍青铜,在铜合金中开发了沉淀硬化的新品种。
亚稳分解的铜镍锡合金的研制:70年代中期,美国人普柳(J.T.Plew)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,研制成了在工业上应用的、性能与铍青铜相近的亚稳分解的铜镍锡合金。